什么是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保障作业人员等的安全、尽可能减少危害的安全确认方法”。即使没有发生危险,也存在潜在的危险和危害。若将危险置之不顾,极有可能发生劳动灾害。技术进步使人们得以使用多种多样的机器设备和化学物质,其危险性和危害性也随之变得多样。另外,若想进一步减少劳动灾害,重要的不是事后追责,而是事先实行安全卫生对策。ISO的基本安全标准已规定了风险评估的实施办法,以下的流程图就是ISO12100规定的风险评估步骤。风险评估一般会按以下步骤确认安全。
风险评估的实施办法
风险评估始于在设计阶段就需要了解设备全生命周期内的的风险、应对风险的对策及实际情况。然后用合理的方法决定应解决的风险的优先顺序。另外,还要对已找到对策的风险进行评估,看是否已降低为可容许的风险,若风险没有降低到可容许的范围,则需研究该采取怎样的保护措施。风险评估需要定期进行上述活动,直到风险降低到可容许范围。
(1)机器类的限制规定
首先要考虑到作业失误等误操作的情况。限定对象机器的规格。明确机器的使用目的和使用条件等使用上的限制*1,考虑空间上(安装环境)的限制*2、时间上的限制*3等,决定由“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使用“什么机器”到“什么时候”等。
例如,筛选出在工厂内作业或操作机器会导致的“危险”或“意外”,找出危险因素。使用针对作业人员的“询问卡”或职场的“危险体验笔记”等问卷调查可有效完成上述工作。
*1 使用上的限制(Use limits):充分考虑有目的的使用,和可合理地预见的误操作后的限制。
*2 空间上的限制(Space limits):机器的可动范围、操作员和机器的距离、作业空间的限制。
*3 时间上的限制(Time limits):充分考虑机器的各类耗材、淘汰寿命、维护间隔后的限制。
(2)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
“危险源辨识”是指找出危险的原因。辨识(Identification)机器可能造成的各种危险(恒久存在的危险源、及无法预见的危险源)。例如,机器具有下列可预见的危险源。
另外,除上述危险源外,还有电危险源、热危险源、噪音危险源、震动危险源、放射危险源、材料物质带来的危险源、忽视人体工学造成的危险源等。
包括危险源在内的危险和危害与人接触就会导致危险发生。例如对小零件进行开孔加工时,危险源就是加工的机器,人就是作业人员。这有可能会发生弄断手指等的意外。
(3)风险的定性及定量分析
估算风险的大小和频率。估算并非平均分和主观意见,必须是能获得成员认同的内容。另外,结果应用分数等数值表示,并以方便大家共享的形势公布。估算的基准有“受伤或疾病的严重程度”、“发生危险的频率”、“靠近危险源的频率”,需要根据这些项目的结果计算出对策的优先顺序。
例1:严重程度“(2)重大”、可能性大小“(2)比较高”的估算示例
(4)风险的评估
风险的评估是在风险评估的最终阶段评估风险是否已降低到可容许的范围。若风险没有降低到可容许的范围,则需研究该采取怎样的保护措施。
具体的手段就是以通过风险估算计算出的“受伤或疾病的严重程度”、“发生危险的频率”、“靠近危险源的频率”等的数值为基础,计算出评估分数(风险点数),决定风险等级。在决定风险等级时,建议制作出风险评估表等,进行对照。
(4)风险消除或降低的实施步骤
护措施是旨在实现风险降低的措施,可分为两个大类: 由设 计者实施的防护措施和由用户实施的防护措施。
安全一体化原则是由设计者实施风险降低的三种方法,其分类如下所示。注意:风险的降低需要自上而下的顺序来考虑,而不可颠倒。遗憾的是,咱国内多数企业过了这么多年了,对本质安全毫无理解,而只是把安全管理或者安全教育挂在嘴边,实在是本末倒置。
1.本质安全设计措施
2.安全防护和补充防护措施
3.警告或安全管理手段
根据优先顺序,这些措施可排列为1、2 和3。换句话说, 应按照下列程序(称为3 步法及防护措施)来实施这些措施。
(4)风险消除/降低示例
我们应按照风险评价流程图和3步法以及防护措施检查防护措施中的每个步骤。
1 步是本质安全设计措施,即消除危险的理想方法,也是降低风险特别有效的方法。
第2 步是实施安全措施。如果仅凭本质安全设计措施无法充分降低风险,则应采用该措施。安全措施通常分为两类, 即隔离安全防护和停止安全防护。对于前者,最常采用的是防护装置(防护栅栏)。对于后者,采用光栅或激光扫描仪 作为一种解决方法。补充性防护措施(如紧急停止开关)是除本质安全设计措施、安全防护和使用信息之外的措施。 由于存在因机器预期用途及合理可预见的误用而造成的风险,因此此类措施也属必要。在3 步法中,这些措施与安全防护 一起包含在第2 步中。补充性防护措施的一个示例是紧急停止装置。
第3步是使用信息的提供。该步骤为最后采用的方法,当无法通过上述本质安全设计措施和安全防护以及补充性防护措施来消 除或降低风险时,则要求采用该方法。
结语: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新质生产力被广泛提及。制造商在提升产品功性能的同时,亦需要把设备的安全性和规范性提到更高的要求上。这不仅是合规的必要,亦是对生命和财产负责所必须要求。如遇安全领域相关问题可评论区留言或私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