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认证是企业产品出口打开进入欧洲市场的“通行证”,并且在欧盟市场上“CE”标志属强制性认证标志,不管是欧盟内部企业的产品,还是别国的产品,凡是想在欧盟市场上销售,就必须通过CE认证并加贴“CE”标志。当下有很多初次申请企业对于该认证不是很了解,常会碰到一系列问题,而互联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乏善可陈。其中不乏有很多人带着商业的目的,只说会的,不说对的,只说于自己有益的,传递了很多误导性的信息另人难以甄别,那么今天,以一个曾经的头部认证机构的市场人员,带来CE认证常见问题归纳总结以及对市场上一些错误性质的信息做一些纠偏,说一些从业者们不敢说,也不想说,但事实如此的几点,供需要的朋友拓展认知,了解更多。
A:企业为什么要做认证?
在这点上,日常能听到的几个不同立场下的认知大致如下:
企业外贸人员:
①我的客户需要:
点评:这属于典型的市场需求驱动型,市场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客户要求什么,我就尽全力的满足客户需
求。这样的回答,不能说不对,但可能没那么对。需求拉动型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看作是良好服务的一种。而在未来的存量竞争环境下,企业可能需要去适应或者创造超预期需求。企业需要有很好的洞察力,需要洞察到市场的需求趋势,监管的方向趋势,才能更好的把握住机会。
②清关需要
点评:目前很多客户的确反馈过说很多海关目前在清关的时候都会要求制造商提供CE证书才能顺利清关。清关需要认证也深入人心,成为早期多数出口型企业去实施认证的原驱力。
③合规需要
点评:不得不说,这些年做认证咨询,见过很多先知先觉非常有预见性的企业和个人。他们对于规则有很好的理解,有非常好的风险控制意识,也愿意去利用和遵守规则来创造自己的竞争壁垒。区别于上面第一类人员,他们更多数时候是有意识地去寻找一些适合于企业的产品认证以此来推动产品的进步和客户的信任的增加。在市场开拓方向,他们也更积极主动,会从客户或者市场端主动检索一些有利于提升其产品品质的途径和方法,往往能够实现超预期服务客户。这类个人或者企业往往行业的高景气赛道,企业规模往往中偏上。部分企业甚至有自己的合规事业部或认证事业部。专业化的人才让企业对于标准和法规有更深入的理解,也为企业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
认证机构相关人士:
①合规需要
②管理、降低风险
③安全提升
④传递信心,彰显能力
B:如果不做认证会有什么危害?
* 产品过不了海关; 部分海关还真是看证书的。具体那些,我也说不好。这国外的海关在专业技术方面有专业选手,也有业余选手。很多未必具备甄别能力。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很多企业拿着5000块买来的证书照样通行无阻的原因。所以很多时候,监管不力才是造成市场混乱败坏的主要原因。(PS:想想咱们的大A, 那游戏规则就不对。。。期待下2024新主席新风气)
* 你跟你的客户承诺的实际做不到,最终也会辜负了客户;在人家欧洲市场是一个“相对诚信”市场。写一份DOC声明,那就是一份法律文件,势必要遵守。到咱们这,头几年光景里,客户至上,管你什么DOC VOC,只要下单,技术协议随便签,合同甲方说了算。然而,在国内靠关系、靠售后能搞定的事儿,到了国外可就不好使了。轻诺必寡信,古人诚不欺。闭眼签合同的那群人,失去了信任,失去了更大的机会,更广的市场。到后来,很多人也遭遇过索赔,秋后算账甚至很多企业秋后还没到就被算账了(合同签了后,买家就开始过程中干预审查了,结果项目成本直线上升,几千万甚至过亿的项目,最后做了个寂寞(赔不赔,冷暖自知了。。。))
* 被扣留、罚没,面临高额的罚款;古人讲,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这话不假,之前没问题不代表事事无问题。Safety Gate: the EU rapid alert system for dangerous non-food products (europa.eu) 欧盟安全门 这里隔段时间就会公布进入欧盟境内的不符合相关安全法规的通报。欧盟Safety Gate 通报2023年第42期 (customs.gov.cn) 各大海关也会自己通报。 对于机电类产品,不是没有过扣留罚没的情况。我记得2022年有一家河北地区的上市企业,一直以来还是找TUV正儿八经的做认证。有那么一次,铭牌信息和DOC对不上,结构上也跟技术资料对不上,被德国海关查到了,当时的选择就是,1.原船运回。2. 就地掩埋。企业后续也是费了好大的周折损失了上百万才解决。 为了省掉那几万块的认证费用,损失百万加大量的人力物力和企业商誉,也是得不偿失了。这么多年来,因为出事的企业数量不够大,另外就是非民用批量的产品受到的监管“照顾”不太够,才会有那么多的漏网之鱼,也让那么多的人对认证的认知如此之低,对规则、法规的认识如此淡薄。想来,也是悲哀的很。
* 撤出市场及回收所有在用产品;
* 追究刑事责任;对于一些危险产品或者造成重大危险事故,且有明确的证据指向是由于产品不合规导致的。企业是难辞其咎的。去年山东就有一家做防爆设备的企业,跟着中字头企业的一个大EPC项目出海,结果到了国外还真就发生爆炸,炸死人了。 照样被追责了。当然,后边好像是又扯出了认证机构的问题,后续咱也没再关注,也不晓得怎么处理的。 但是不管怎么处理,企业在这个折腾的过程中,劳民伤财怕是难免了。
* 通报整个欧盟。对于小公司,贸易公司,换个马甲还有的玩,对于大型企业,企业的信誉可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
C:CE认证是强制的吗?
CE标识是强制的,按照我的理解,最好说,符合CE对于出口商或者出口产品到国外的制造商来说是必须的。对比着举个栗子,咱们的3C我认为属于是大众理解的强制性认证,只要是落在这个目录的,你就得送样至3C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测试,测试成功了,给你来个证,这叫强制认证。 人家欧洲人这个CE,说的是,你要进入我的地盘,你就得符合我地盘要求的所有的法律法规,但是因为不同的产品涉及的法规或者标准比较多,那我干脆就都统一到CE这个标识里,你只要是打上CE,那我就默认你符合了CE下的所有指令和标准,光这还不行,你还得给我起草个保证书(DOC),签字画押,再找个我欧盟境内的人做你的“代言人”( EU Representative Person授权代表),真要是你这产品在我这出事了,让我实锤了是因为你不符合我的要求导致的,那我就要找你麻烦了。你的授权代表就是我触达你的触角。
“CE标志”不是产品标准,而是符合所有适用EC指令的一种符合性标志。具体指令和技术标准因产品类型而异。
例如,机械类产品通常都会涉及机械指令MD 2004/42/EC,具有特定输入电压(额定电压在50V至1000V之间交流电电源和75V至1500V之间直流电电源的设备)的电子设备必须符合低电压指令、电磁兼容 EMC指令,而用于爆炸环境中的设备需要符合防爆指令的相关要求,压力设备要符合PED压力容器要求等等,欧盟共颁布了二十五条技术指令,针对不同的产品还有很多指令和决议。针对机械设备而言,出口欧盟,都必须带有CE标志,以表明符合所有强制性法规和标准。
由于每项EC指令都规定了特定产品,因此其监管范围各不相同。一些EC指令规范了物料的物质,而其他指令则规范能源效率或电气安全。除CE标志本身外,一些指令还涵盖产品和包装标签(如包装法、电池法和WEEE等等)。
产品合规性要求不仅仅是印刷的CE标志。您必须确保这些项目符合适用的EN和EC指令中列出的所有技术标准和要求。
在欧盟进口和销售不合规的物品是非法的,就算货物已通过海关检查,仍然有可能被强制回收和罚款。
对于CE这俩小字母也是有要求的,字的高度至少要5mm ,而CE字的长度合计不得超过12mm,CE字体的宽度应不少于5分之1。厚度至少要高度的1/5,内围横柱至少要有外围半径之80%。改变大小需要按照比例进行。
除了CE标识,出口欧盟的机械类产品还应该包括如下信息:
铭牌信息、一份自我声明(DOC-declaration of conformity),完整的技术文件(TCF-technical construction file)
D:什么是TCF文件?
技术文件是合格评定活动的文件化表述形式,证明产品对指令的符合性。该文件由生产厂家负责制定,旨在提供产品有关的设计、生产和使用的信息。
对于机械设备来讲,包括但不限于:机械总图、
1、文件的内容包括证实产品对于适用要求的符合性证据。
2、技术文件应涉及产品设计阶段、生产阶段和产品运行阶段。
3、技术文件应证明产品符合相关指令基本要求。
4、技术文件需以欧盟成员国语言(英语)。
5、随时提供(48小时),技术文件必须至少保留10年以上。(这就是为啥,人家老外让你提供EU representative 授权代表的原因)
其实,在我眼中,TCF文件才是CE认证的核心。
生产商通常十分重视CE标签或者证书,而对技术文件制作却重视不够。
(文件不符合要求如同无效的检验一样会错过CE认证)产品因低劣的文字资料往往被认定是低劣的产品,并且对由此引起的损失或后果负责。
在欧盟官网,对于CE相关的技术文件也有比较general的介绍,之所以整这句洋文,主要是因为中文不太好翻译general,硬翻就是粗泛的一个要求描述
Technical documentation and EU declaration of conformity - Your Europe (europa.eu) )
DOC-符合性/一致性声明(Declaration of Conformity)的意思.
在我这个认证人眼中,其实CE最核心的文件是DOC文件。尽管他也是最容易出具的一个文件。因为这份文件是制造商或者出口方出具的,以证明自己的产品符合了当地市场的规定。作为要把产品卖出去的主体,企业大概率不会不写这份文件。尽管,很多企业压根不知道这份文件有什么用,亦或是对自己的产品有没有真的如自己声明的一样符合相关的标准和法规也无所了解。
An EU declaration of conformity (DoC) is a mandatory document that you as a manufacturer or your authorised representative need to sign to declare that your products comply with the EU requirements. By signing the DoC you take full responsibility for your product's compliance with the applicable EU law.
在这里不禁想到一个俗语,轻诺必寡信。承诺似乎在咱们这个圈子里成为了最不引起重视的一件事。一切为了商业成功,向钱看。出事了不要紧,大不了,换个马甲再出山。那怕是留给世界一个粗制滥造、无诚信的印象。然而,泱泱大国的牌子,你不擦,我不擦,总得有人擦。
现在市场上流通的很多证书,居然还有机构帮助企业写了一个DOC证书就收费的。这在认证人里,坚持有点小儿科。更有甚者,发个对自己而言零风险的A4纸的证书不算完,你总得给人家把DOC的标准写对了吧? 悲哀的是,一个企业可以自己写的声明文件,有些认证机构太过于敷衍了事,居然标准都给企业选择的不对,就收费大几千人民币,这真正是把客户智商按在地上摩擦了。我只能说,你们太能忽悠了,大写的佩服。
COC -Certificate of Conformity ,也就是合格证书。
合格证书或 CoC 由授权方(有时是制造商,有时是独立实验室或第三方机构)颁发,并声明产品符合要求的标准或规范。CoC 可以由买方要求以确保所制造的产品已经过测试并通过规范中的设定标准并满足技术和安全要求。买家通常会要求提供关键或高风险产品/组件、配件的 CoC。而且,在某些情况下,需要特定文件来进行认证或向最终用户/客户表明产品是安全的。对于多数企业,COC证书也是基于module A也就是自愿性认证模式开展的。跟下边的VOC证书都差不多的类型。
在某些情况下,还必须为每个零件提供它自己的序列号。CoC 有时称为符合性证书或符合性证书。如果进口的产品需要,一般在清关时进行检查。如果没有 CoC,而恰恰查封你的海关有恰好比较专业,一下子就找出了足够充分的证据证明你的产品不符合CE要求,那你的产品可能会被扣押、没收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被销毁。(之前是真的出过一些设备被退回或者就地掩埋的情况。欧盟官网也经常通报一些不符合CE要求的通报)
VOC--Verification of Conformity
字面意思就是验证性符合。同COC差不多的东西。这种证书是基于认证模式里边的自愿性认证模式来做的。相当于机构做了检查替企业背个书。这种证书跟COC的证书要看的重点是其证书的remark部分的描述和报告的描述。 是否明确的说明,检查了资料及样机,且样机和资料都是满足相对应的法规和标准的。很多不被认可的机构,出具的VOC是基于文件资料符合的证书,这种证书就差点意思了。
EC-- Attestation of conformity
此为欧盟公告机构(Notified Body简写为NB)颁发的证书,按照欧盟法规,只有NB才有资格颁发EC Type的CE声明。这个相对是含金量较高的。毕竟老外审核,一般没啥操作空间的(你们懂得)
对于几乎所有的欧盟产品指令来说,指令通常会给制造商提供出几种CE认证(Conformity Assessment Procedures)的模式(Module),对于大多数产品来说,欧盟的法规并没有指定制造商强制实施何种模式,而是在不同的模式下,拟定了具体的细则供市场参与者选择。制造商可根据本身的情况量体裁衣,选择最适合自已的模式。一般地说, CE认证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种基本模式:
模式 A:内部生产控制 (自我声明)(Module A: Internal Production Control)
1. 用于简单的、大批量的、无危害产品,仅适用应用欧洲标准生产的厂家。
2. 工厂自我进行合格评审,自我声明。
3. 技术文件提交国家机构保存十年,在此基础上,可用评审和检查来确定产品是否符合指令,生产者甚至要提供产品的设计、生产和组装过程供检查。
4. 不需要声明其生产过程能始终保证产品符合要求。
模式 Aa:内部生产控制,加第三方检测(Module Aa: Intervention of a Notified Body)
模式 Ab:
1. 厂家未按欧洲标准生产。
2. 测试机构对产品的特殊零部件作随机测试。
模式 B:EC 型式试验(Module B: EC Type-examination)
工厂送样品和技术文件到它选择的测试机构供评审,测试机构出具证书。
注:仅有B不足于构成CE的使用。
模式 C:符合型式(Module C: Conformity to Type)
工厂作一致性声明(与通过认证的型式一致),声明保存十年。
模式 D:生产质量保证(Module D: Production Quality Assurance)
本模式关注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控制,工厂按照测试机构批准的方法(质量体系,EN29003 )进行生产,在此基础上声明其产品与认证型式一致(一致性声明)。
模式 E:产品质量保证(Module E: Product Quality Assurance)
本模式仅关注最终产品控制(EN29003),其余同Module D。
模式 F:产品验证(Module F: Product verification)
工厂保证其生产过程能确保产品满足要求后,作一致性声明。认可的测试机构通过全检或抽样检查来验证其产品的符合性。 测试机构颁发证书。
模式 G:单元验证(Module G: Unit Verification)
工厂声明符合指令要求,并向测试机构提交产品技术参数,测试机构逐个检查产品后颁发证书。
模式 H:全面质量保证(Module H: Full Quality Assurance)
本模式关注设计、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控制(EN29001)。其余同Module D+ Module E。 其中,模式F+B,模式G适用于危险度特别高的产品。
基于以上几种基本模式的不同组合,又可能衍生出其它若干种不同的模式。一般地说,并非任何一种模式均可适用于所有的产品。换言之,也并非制造商可以随意选取以上任何一种模式来对其产品进行CE认证。
大大的前提是:不管你采取何种方式,一定要清晰的了解这样做的风险以及你的上帝买家是不是接受? 当然如果他不认同,那咱们可以跟他们据理力争。比如他要求必须哪家机构来发证,那他们出钱的情况下,也是可以的。认证不是一张证书,它更像是一种承诺,你自己的DOC是自己的承诺,机构给你发的COC是他们的承诺。而只要承诺了,那就要为承诺负责,没人可以长期的逃离。
1、确定CE认证需要多久时间,因为存在很多不同的因素,所以具体时间各不相同。如产品不同,检测的时间不同、检测的项目不同所需时间不同。同时该认证种类太多,不同种类认证时间自然不同。
2、不同的产品需要不同的检测标准和指令,列如带电产品需要做EMC检测,假如是带电的玩具产品还需要做玩具指令,需要根据产品的功能来判断做什么标准,之后再根据具体的检测项目来确定大概的时间周期多久!哪怕同一种产品,同一种指令,发证机构不同,所需要的时间也会不同。打个比方,申请认证客户的产品质量好,一次性就通过了测试,那么相对应的时间也更短。
3、如产品设计方面存在缺陷,测试不过那么还涉及到整改,可能需要整改多次,那么这个时间就是不确定性因素。并且还需要看客户准备资料的完善度和配合程度区分来看。
因此做一个CE认证,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可能给出一个准确的认证周期。总结而言,对产品安全要求不高一般周期周期更快。如产品安全要求高,且你们的产品具体标准的差距较大,需要做整改的地方很多,加之你的技术资料不完整,那么认证完成的时间也就更久了!
我们需要做CE的那几个指令?
首先,CE标志适用于所有欧盟国家。而欧盟经历过几次扩容,现在有27个成员国。最早的1995年欧盟正式成员国包括:奥地利, 比利时, 丹麦, 芬兰, 法国, 德国, 希腊, 爱尔兰, 意大利, 卢森堡, 荷兰, 葡萄牙, 西班牙, 瑞典, 英国。
2004年5月1日加入欧盟的10个国家包括: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 波兰, 捷克, 斯洛伐克, 匈牙利, 斯洛文尼亚, 马耳他, 塞浦路斯。2007年1月1日加入的国家: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如下国家虽非欧盟但仍需要CE标志:
欧洲自由贸易协会 EFTA 的共4个成员国中除瑞士以外的其它3个成员国: 冰岛, 列支敦士登, 挪威。
另外还包括一个半欧盟国家:土耳其。因宗教等原因不被欧盟接受,但是其决心要加入欧盟组织,所以把CE标示列为进入土耳其的强制性要求。
首先解释公告号:目前欧盟对其管理范围内的认证机构都有一个代码,同时对这个代码下的机构能做指令范围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EUROPA – European Commission – Growth – Regulatory policy - SMCS 在欧盟官网可以查询到欧盟境内所有的NB机构,特别注意的是,每个NB下边都有其范围,有哪些指令的授权资质。
在上面这个网站可以看到,其实是没有非公告号的说法,而只能说,哪些机构没有那个指令的授权资质或者范围。对于欧盟境外的企业而言,企业可以选择其产品所适合的CE认证模式来选择怎么做。
你就自己帖个CE标志。那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会出现所谓的非公告号的机构呢,说白了,就是钻了欧盟的空子,同时也钻了中国好多人不懂的空子,被利用,这也是目前在中国流行的什么五天出测试报告和证书的原因,我敢说,不可能,至少现在不可能,只要想出带公告号的证书,至少二-三个星期以上,这是最简单的认证如LVD指令,对于复杂产品,涉及到的指令法规较多的的产品,(比如防爆、功能安全等)可能要半年以上才可能拿到证书。
3 欧盟的法律法规与中国的有很大区别,目前强制性的CE指令大概在30个左右(不好意思,太多指令,我也只能知道其中的一部分),那30个大类产品不可能把所有商品全包括,那不在包括范围之内的商品其实按照欧盟的法律法规是不要做,那就是所谓非公告机构钻的空子,其实只要工厂自己打印一张纸就行了,上面就写上我工厂生产的产品符合欧盟的什么什么欧洲标准等等,叫工厂自我宣告。
4 所谓的第三方自我宣告,如果有公告号的机构做的,其要承担一部分的法律责任,所以费用不会便宜,请大家注意这点,比较重要。
5 关于CB报告,目前这个检测报告被几十个国家或地区认可,具体的可以上网查,不过只是认可你的这个检测报告,并没有说不要你做产品认证,切记!!!
6 CNAS实验室只是中夻国政府机构认可,只是在中国境内的采购商或用户认可你的产品,欧盟并没有认可,因为目前中国与欧盟还没有协议,再说中国的标准与欧盟的标准还是有一点点的差异,CNAS检测报告与中国以外的地方没有任何的关系,所以才会出现类似的CB这样的互认检测报告,因为这是有协议的。
7 那既然这样,中国不可能所有的出口欧盟的产品都送到欧盟检测,所以就产生了欧盟相关认证机构对中国实验室的认可,比方说SGS/TUV/CSI/UL等机构对深圳立讯检测(LCS)若干实验室的认可,也就是说有了我们实验室的盖章及签字的检测报告,他们就承认这个测试报告是有效的。
未完待续,持续更新。
我是风言风语锋,简简单单讲真话,踏踏实实做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