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这个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我认为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该断臂求生,采取聚焦战略,集中力量做出一个典型产品或典型服务,聚焦一个典型行业,建设一个典型服务团队。舍弃什么都能做,什么都要做的作风,改为只做会做的,只做战略行业。
市场在呈现一种特征,这跟社会呈现的特征是一样的,那就是两极分化。 强者俞强,弱者愈难。我们应该也必须与优秀的企业站队,也只有与优秀企业站队,我们才有未来。
信息加速流动,市场甄别能力会越来越好。个体消费者和企业消费者都会趋于理性。大众认知会被逐渐击穿,从而一以贯通。这就会带来,优秀的企业和个人IP会进一步加速显露出来。 我们在那个方向有建树,做的到底如何?细致程度如何?专业程度如何? 服务性价比如何?这些答案不在掌握在我们手里,甚至不再掌握在我们的客户手里,是会暴露在市场眼里。极有可能的是,这个过程会超出你想象的加速到来。
制造业领域的安全咨询业务面临爆发需求,本质安全防护的重要性相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会进一步显现。同时行业也暗藏变化,集成自动化的进一步推进,安全的侧重可能会从保人员安全在某个节点快速切换至保资产安全。
机械行业的产品集成化价值已经显现。终端用户更喜欢一体化方案。对于工业性服务,也面临集成化的需求。仅能提供唯一的服务的企业会显现劣势。能够提供综合服务并能够集成相关产品和信息流的服务集成商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企业进步依赖于人才梯队,人员建设依赖于制度好坏,制度好坏取决于决策者认知。
坚持短期策略而不顾中长期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将会成为中大型企业的灭顶之灾。在未来,短期策略的坚守者们会被市场反馈击落面具,成为下一批下岗职工并很可能因为长期错误的坚持导致思维的固化从而再难翻身。
当下是就业机会的减少让员工及管理层更加关注长期战略。这对降低企业转型阻力有帮助。但是企业需要重视人员能力构建,不管是从人员培训还是外部人才招聘或其他渠道,闭门造车会让差距加大。
经历是最佳经验,也是获得发言权的必要条件。在所有观点输出中,如果要选择听,建议选择实操型选手的获奖感言或失败总结。
市场会很快淘汰忽悠型企业,企业会加速淘汰忽悠型人才。
国际认证机构所从事的国际认证咨询的服务,其底色说白了是国际认证或者说国外认证。其蓬勃发展是中方制造业走向世界的一个缩影。其认证证明的属性服务要远大于咨询。这么看,大家要的东西本质上还是你的证明,也就是证书。 所以,只要逆全球化不结束,全球化无差异竞争的格局不能真正实现,那发证业务就不会落幕。这个链条中的牛鬼蛇神就不会终结。
这一生会遇见很多人,经历很多事。 站在35岁这个半生档口,产生这样一个感叹, 对人,不要轻易地贴标签,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太强,人会变。 对事,不要轻易下结论,因为不到最后一刻,胜负难料。
抽丝剥茧生活,嬉笑怒骂人生。这是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中国的文化,喜欢给结论。人性本善,勤劳能致富,而国外喜欢给分析引导。老外会讲勤劳的人会在一件事上花费比普通人更多的时间,更自律,进而推导出一千次定律,注意,对于定律老外也没有完全绝对的说法。
拥有远见卓识最重要的前提是经历,甚至不止一次的经历。
学会一个道理,解决一个问题可能通过一本书,一部剧,一次讲述。但是,改变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的状态需要的是系统化的解决思路,这种能力有赖于洞察力。
大公司会越来越不需要销售,因为品牌优势足够大,marketing制度健全。小公司才需要有能力的销售。正是因为产品不够好,服务不够完善,才需要销售能人来推销出去。而未来,小公司的销售会越来越难做。
嘴把式也有立足之地,趁着还有天性,做点顺应天性,愉悦自己的事吧。这么做,你会收获成就感,获得感非凡体验,同时也会激发你的强大潜力&自我认同,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同时为社会带去价值。
生命是祖先的恩赐,它附属于父母和家族。所以,一个人生存的目的,乃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光大家族的基业,延续家族的血统,使之不致断绝。这种责任重于个人的生命利益。
很多领导把业务想的简单,观察不到业务端面临的挑战而只是采取激励压迫手段迫使团队前进,这就跟家长对一个在学习中遇到挑战的孩子采取一味鼓励而不去分析一个道理。
引导别人想到得出你想表达的结论,远比你直接给出结论要好。 人更愿意接受自己的观点。所以,对话要学会刹车。做事亦是如此。
管理者把事情想的简单,团队就把事做的简单。
世界最可悲和无奈的地方在于,底层的人从没有奢望绝对的公平,他们并不吝啬于你赚大头他们拿小头,你轻松一点,他们辛苦一些。而大多数的既得利益者们却疯狂的追求绝对的不公平,他们就是要玩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
下一篇: 职场中的“太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