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北美认证(设备类)

说说北美认证(设备类)

2023-11-28


2022年以来,数以万亿计的海外美元和数以十万计的制造业岗位快速回流美国,以工业制造起家的美国正在以增强“高、精、尖”制造业实力的方式加速恢复“工业美国”形象。


LG能源在美国投下1.7万亿韩元建工厂。现代汽车投资55.4亿美元的美国电动汽车工厂最近正式破土动工。SK海力士投资10亿美元在硅谷建设大型研发中心。宁德时代与福特汽车在美共建动力电池工厂的消息已得到证实,数十亿美元投资和2500个制造业岗位的背后,是不仅新能源及汽车领域,来自化工、芯片制造、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各国制造业巨头都在继续扎堆于美国各州建厂。


2023第一季度,美国制造业投入的机器人超过了1.3万台。比2022年全年的总和还要多。北美市场对高价值产品需求极大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产业布局理由。最显著的例子来自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的此次举动正是为了取得准入资格便于深耕美国市场,其直接竞争对手如松下、LG新能源等已经在美国建厂,宁德时代必须尽快与福特合作实现美国土化生产避免掉队。整个电动汽车及电池领域,2022年在美国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项目所属方来自德国宝马、大众,日本本田,韩国现代等。汽车产业链涌向美国的连锁效应是巨大的,物流仓储、非标自动化等相关配套也在加速外流。这值得我们的ZF关注并适时采取措施。


随着国内制造水平的飞速提升,吸引了不少美国客户对中国企业生产的自动化设备的关注,但由于美国洲与洲之间的高度自治,法规要求多样性和不唯一性让国内大部分大中小企业,甚至不少中国500强的制造业企业家感到比较困扰。


严峻的市场环境叠加复杂的政治形势让企业的履约风险大大增大。厘清规则,确立合作边界变得尤为重要!


今天这篇文章,我以认证从业人员的身份,向大家分享一些在对接北美认证市场需求过程中的经验以及实际操作项目过程中潜在风险。希望能够拓宽大家一点点关于认证的认知,消除一点点市场的噪声,为企业实施北美认证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提起北美认证,接触过的人可能会时常听到UL认证和CSA认证,或者在电子电气行业的朋友可能会更熟悉ETL。事实上,常见的机械或智能自动化设备执行的北美电气安全标准为UL508A和NFPA79,因此,很多客户听到UL标准往往就错误地认为这是要UL认证,其实美国的认证并非强制性的,海关也不会扣留,只是在安装现场接入工业用电使用和购买商业保险的时候,当地监管部门/授权检查代表(AHJ)需要出示该产品符合美标的证明。因此只要能提供通过美国国家认可测试实验室计划(NRTL)认可的任何一家资质实验室出具的UL508A和NFPA79评估报告并张贴标签就可以了。而上述提及的几个认证标识,他们有各自不同角度的含义。 

举例说明一下:

第一家,UL,全称 Underwriter Laboratories Inc, 美国保险商实验所的简称。UL安全实验所是美国权威的从事安全实验和鉴定的民间机构。

















第二家,ETL,其隶属于美国的一家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Intertek天祥集团。起源于1896年大发明家爱迪生创立的电灯测试局,后被ITS收购,1904年更名为 ETL(Electrical Testing Laboratories)




第三家, CSA,CSA全称是加拿大标准协会(Canadian Standards Association)的简称。成立于1919年,是加拿大首家专为制定工业标准的非盈利机构,也是加拿大当地最大的安全认证机构。




然而,类似这样的认证机构远不止这三家。在美国本土也有 QPS、FCC、CEC等。实际上,几大认证机构比如SGS、TUV、BV等第三方在美国也都设有分部,也拥有北美某些认证范围内的授权资质。如果你打算出口产品到北美,首先要确定你的产品适用于哪些标准或法规的约束,进而寻找这项标准下或者法规下有资质的第三方来比对价格周期以及征得最终用户的确认。遗憾的是,多数人对认证机构的认知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探究。又因为市场的噪声足够多,很多时候给了一些中介机构以及无良代理太多欺诈机会。


我们回到正题,机械类进入北美市场的准入要求应该遵从哪些法规呢?


在介绍之前,跟大家分享几个名词:


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颁布的OSHA标准是在美国司法权利管理范围内推行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标准,其丰富的安全健康文化内容、严谨的安全管理哲学和科学经济的安全管理办法不仅得到了美国社会各行业的高度认可,也得到了世界的广泛推崇。


随附官网链接(Home |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osha.gov)


第二个名词NRTL,NRTL即指国家认可实验室,是英文Nationally Recognized Testing Laboratory的缩写,美国劳工部下属的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局(OSHA)要求在工作场合所使用的产品必须经国家认可实验室测试并发证以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在北美,制造商在市场上合法销售民用或工业用的产品就必须按照国家的标准对其进行严格的测试。只有通过了国家认可实验室(NRTL)的相关测试,该产品才能在市场上合法销售。


就像中国的CCC认证一样,它是北美国家对上市销售的产品的一种强制性安全认证。但是不像CCC认证那样具备很高的强制性,并且没有统一的认证logo,只有16家被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授权的测试实验室,制造商在市场上合法销售民用或工业用的产品就必须按照美国国家的标准对其进行严格的测试。

OSHA's Nationally Recognized Testing Laboratory (NRTL) Program - Current List of NRTLs |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这里list了具备NRTL资质的21家认证机构。这里需要注意,具备了NRTL实验室资质还需要看具体的授权标准。每个实验室的测试能力不同,被授权的认证模式不同,所能承接的业务也不尽相同,不可一概而论。所以市场上动辄说自己能做美标认证的一大堆,裸奔的有多少,大家大致有个数了。


接下来,我们大致说说机械类产品产品出口北美有哪些认证?


涉及到机电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会涉及到如下几个认证(包括但不限于)


FCC-美国联邦通信的简称(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FCC主要针对电子产品的,FCC认证测试内容主要是电磁兼容(EMC)和RF(射频)。 对于带电设备或带有无线功能的产品,FCC是进入美国市场的强制要求认证。


电气安全-NFPA 79和UL508A -美国电气产品法规要求相对中国CCC和欧洲要全面苛刻,进入美国市场的机器设备及电气设备,需要符合NFPA70美国电工法规( National Electric Code ,NFPA70 )要求和符合 NFPA79 (Electrical Standard for Industrial Machinery)规范相对于电气安全这块,美国安全法规更具体。


机械安全-ANSI B11.0-2010,标准名为Safety of Machinery - General Requirements and Risk Assessment,实际上有点类似 EN ISO12100 这个标准。  标准要求制造商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对机械风险进行评定,并采取合理的风险降低手段来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最后,我们聊聊机械类产品产品出口北美有哪些认证模式。


模式一: mark 认证。适用于批量且标准化程度比较高的产品。采取这种形式,需要确认该产品在OSHA管制范围内并关注拟选择的认证机构是否拥有你产品北美标准的授权。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其产品所采取的电气元器件亦需要满足NRTL认证,工厂需要真实践行质量管理体系并接受第三方的工厂审核后方可以自行粘贴符合性标贴。在进入美国市场遭遇监查部门审查时,提供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审厂报告和授权证书即可获得批准。

常见的mark标志如下:


模式二:LPC(Limited Production Certification)。LPC 是一个不属于 OSHA NRTL 范围的产品认证,但是 LPC 的认证流程和报告也是被 AHJ 接受的。


LPC适用于批量生产的产品(1~数百台不等)。对于同类产品,完整的检查(包含技术资料等文档)实施于第一台样机,对于批量产品进行一致性和核验和完整测试。目前很多投机取巧的机构或企业多采取只对电控柜实施LPC的形式来完成认证。甚至有部分企业采取找有资质的工厂直接完成电控柜的设计,出厂即贴标,落得清闲。需要注意的是, 采取LPC形式,意味着产品多为单机产品,在用户现场不太涉及到复杂的装配安装、电气调试及接电工作,否则,就仍建议开展安装现场的评定工作。否则一旦当地监管部门不予通过,现场再进行整改的成本将带来新的成本。(毕竟雇佣老美干活和在中国找辛苦的小蚂蚁还不是一个价)



模式三: FE/FEL/FES形式。 各家叫法不太一致,但事儿就是那么回事儿。适用范围也是NRTL管制范围外的产品。适用于非标产品,且生产现场无法完成完整的组装或者安装调试比较复杂,大量工作需要在安装现场进行。


感叹几句:


其实北美认证的整体规范程度和明确程度在我看来是不及欧盟标准的。海关的监察力度也不强。再加上洲与洲的自治制度不同,让市场对北美认证的理解普遍不深。 很多企业出口多年从没遇到什么认证要求,有些企业出口北美的认证是客户做的,有些企业做个EMC就交付了,有些企业只是选择了美标认证的电气零部件就也顺利交付了, 因北美市场宽进宽出的监管特色,让北美认证在设备圈一直以朦胧的形象示人。


然而,随着设备出口北美市场的火爆出圈,监管部门势必会加强监管力度,加大不合规的处罚力度。以前行之有效的“认证”方式,未来未必还可以安枕无忧。 这就跟目前监管加大的欧盟CE认证和俄罗斯及海关联盟认证一样,随着整体市场对认证的认知加深以及贸易双边保护政策的趋严,未来认证亦会迎来强监管。 与其挖空心思投机取巧,不如埋头研究,夯实基础。毕竟,很多标准法规的存在意义更多的是处于对人、环境的保护以及对产品质量的保障而并不是很多人口中的贸易壁垒。学习并践行这些标准有助于企业提升安全,规范设计。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的制造业也可以学习借鉴欧美发展强国,在更多领域,更多行业及产品方面,创造出更多的属于我们的“中国标准”


结语:

企业在进行美标认证的时候其实有很多可选。这里的可选包括机构可选和模式可选。 具体采取哪种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的节约成本降低履约风险,需要结合实际项目情况以及国外买家要求及当地法规要求来具体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