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内卷这个词,大家应该不陌生。近几年来这个词语火爆互联网,成为教育、职场所津津乐道的话题。
当大多数人都在诟病时代太卷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所吐槽的内卷究竟是对是错?也许,卷才是这个时代的正途。也许多数人所诟病的不是卷而是错误的卷。
疫情三年,带给社会民生惨痛经历,同时也让很多人认清显示,这包括我。本来在一家业内领先的德国企业,工作悠哉之余能够开拓视野,也每天都能够发现新知。结果错误的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和市场,毅然辞职下海。32岁的年纪,除了出众的表达能力,再无其他。创业艰辛亦无预判,失败变成了理所当然。后经朋友介绍,进入一家挪威企业。浓厚的北欧慵懒之风吹的我浑身不自在,不知方向。整日惶恐之余唯有不断探索,寄希望找回上家公司的状态。
开始,同事及领导劝我解放思想,讲这里不是一个卷的地方,不要整日加班,不要整日追着同事联合拜访客户,不用那么焦虑。后来,因为自己有家庭要抚养,对于未来预期又差得要死,便笃定,别人玩,我不玩。别人坐着,我就站着。别人走着,我就跑着的原则,依旧我行我素卷。由此被同事起的外号,得名小卷哥。虽不以为然,但众人对卷的厌恶,我却心知肚明。别人“善意的规劝”我不为所动,依然八点上班,八点下班。再到后来,大家对我习以为常,调侃声音渐熄,效仿者不知不觉的多了点。 大家一方面吐槽着公司存在的各种问题,吐槽着市场的残酷,一方面内部加油“偷偷加班”起来。我知道,我“卷”到他们了。
其实对于卷也没有一个标准定义。卷的对象也有很多。对于个人而言,存在比如卷自己,卷孩子(也叫鸡娃~),卷同事,卷同学、卷老公... 而对于企业而言又存在卷成本,卷质量,卷研发,卷行业等等。 有时候,卷似乎是贬义词,大家都不喜欢。有时候,卷又似乎是褒义词,因为卷的最终成果还挺好的。
我不知道怎么定义卷,但我觉着卷的外在体现是“干”。
人生就是一个努力去干,努力去探索未知的过程。所谓的躺平,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只要或者,你就处身于世人的评价中和纷繁的社会环境中。哪怕是你可以忽略他人的眼光,你一样逃不出自己的审判。
瑞达利欧的《原则》中有这样一句话:“宇宙的法则是进化”人生的法则也是进化。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那团火就是向上的力量,朝着你认为的更好而不断进化的力量。
稻和盛夫的《活法》也传达过类似的观点:人类本身有趋向于恶的本性。今天比昨天更好,明天比今天更好,为此而不屈不挠的工作、勤勤恳恳的经营、孜孜不倦的修炼。
其实这两位世界知名的企业家的观点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人或者就需要一日日的不断向前进,而且要向好的一面走,往利他的方向走。如果不这样,那就违背了宇宙进化的规律。
当我们高喊着“越来越卷”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表达什么样的诉求?面对环境的裹挟,我们的选择又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只能是比他们更加的卷,因为我们羡慕着他们,也想获得于他们一样甚至高于他们的待遇,也想给家里人带来更好的生活。卷的原因是我们向往更好地生活。 我们所处身的世界并不是一个公平的世界,你的出身、家庭背景、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处的时代等等,有太多的外界因素决定我们的成长轨迹。因而,这个世界才如此的丰富多彩。也正因为这份丰富多彩,我们才有了丰富多彩的追求。既然有追求,我们就需要努力争取,去卷才能获得我们想要的。
所以,回到标题,究竟该不该卷?
躺平的人会站在至高的人生意义角度居高临下的蔑视一个个卷王,车轮一样的人生,没有意义。他们会说,房子车子,这都是资本家赋予我的牢笼,为的就是让我沉浸工作,做一个没有思想的蚂蚁。我就是要打破他们设下的圈套,躺下来,享受我认为“好的生活”。
奋斗的人会对躺平的人嗤之以鼻,终日混日子,没有大局观,没有家国情情怀的无为者。他们会讲,人生短短几十年,我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多经历,多体验。我想要体验有钱人的生活,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也要践行内心的价值观,为社会创造价值,乃至青史留名。
哇,说的都似乎很有道理。有深度,也有高度。
那你说,谁对谁错?
都对,都有道理。
站在个人角度,站在35岁这个人生路口,我的观点是,站在社会层面,站在大我的角度。卷才是正途。小到个人,大到企业或者国家,正确且充满公平意义的卷都是必要的且充满价值的。卷能够推动社会进步,让产品做得更好,让效率变得更高,让一切变得越来越好,至少在经济学角度理解是越来越好的。
而站在人生价值角度,站在小我的角度。轻卷,甚至不卷对自己似乎更有意义。努力应该是我们的人生的主旋律,可我们同样要知道,鸡汤终归是鸡汤。这么多年来,我们似乎最不缺的就是穿插于生活的各类鸡汤。一个成熟的成年人应该能明白,人生跨越阶层有多么的困难。职场进阶要付出多少,牺牲多少才可以获得我们想要的结果,大多数人应该也深有感知。实际上,我们的社会正在或者已经走向了一个阶级相对固化的时代,你的努力和你的收获在很多程度上可能“性价比不高”。与其苦苦挣扎求而不得,倒不如,换个活法,把目光放回家庭、孩子、父母、伴侣。停下来,回归热爱,回归生活本质未尝不是一种得到。这种得到既可以让我们心安理得,又不至于患得患失,也许才是我们更应该去追求的。
毕竟,什么样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可能每个人的解读都是不一样的。别人既无权定义你的生活,同样,你亦不必评价他人的认知。大家和而不同最好。
写在最后
对我而言,写下这乱七八糟的文字后,我也搞不清该不该卷,什么时候要卷,什么时候不卷。但我似乎在慢慢体会,什么是生活的意义或者说人生的意义。我既不跟从也不为了表现自己而刻意做什么。我关注自己的感受,如果一件事能够令我感到快乐,能够让我的家人快乐继而带给我幸福感,那我就去做。否则,我就放慢脚步,调整内心的感受。至于,有没有卷,我并不在意。
卷与不卷,其实选择的钥匙应该在自己手中,也其实就在自己的手中。如果你还在抱怨自己没有选择权,那最可能的是你还没有找对内心的那把锁。
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把钥匙。
上一篇: 商业社会的傲慢与偏见
下一篇: 中小学生寒暑假这事怎么就没人提废除呢?